清城区文化产业专题调研报告
按市的安排,我区对清城区文化产业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清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清城区建设文化强区规划纲要(2011-2020)》的出台,我区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以文化艺术、文化市场、文体旅游为主要代表,取得较快发展。
(一)文化产业基本情况
1、休闲娱乐产业快速增长。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休闲娱乐产业也应运而生、快速发展。截至去年底,已登记注册的网吧108家(其中停业43家)、游艺经营场所78家(停业60家)、歌舞经营场所45家、演出经纪机构4家、文艺表演团体2家,年营业额达10000多万元,实现利税560多万元。既拉动了内需增长,又向社会提供了1490多个就业岗位。
2、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区开放各类景区(点)达21个,其中4A级景区5个,目前是清远市4A级景区数量最多的县(市、区)。随着各景点的发展、壮大,带来了旅游服务、贸易的商机,旅行社有26家,占到全市旅行社总量的一半,其中出境游组团社3家,总社、分社及服务网点共80余间,达到五星级标准的酒店9家。2016年我区共接待旅游总人数902.3万人次,同比增长9.7%,旅游总收入59.1亿元,同比增长10.2%。
(二)文化事业发展情况
1、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发展“文艺百村行”特色文化。按照“传播先进文化,打造文化强区”的精神要求,精心策划,深入开展了“文艺百村行”活动,已将其打造成清城区的文化品牌。通过区、街镇(场)二级联动(区送戏到街、镇、场,街镇送戏到农村、企业、学校),将丰富多彩的节目免费送到基层,送到群众家门口,2016年安排“文艺百村行”专场晚会演出29场,预计观看群众达10万人次,“文艺百村行”活动已成为广大基层群众年度文化盛宴。
2、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紧密结合,促使创意与服务融合发展。清城区的旅游部门和文化部门,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生态、人文、历史、民族等,经过多年的融合发展,取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温泉之乡”、“ 中国漂流之乡”,“清远温泉、漂流---欧洲人最喜爱的中国景区”等知名旅游品牌,有效促进创意与服务融合发展。我区旅游产业得到很好发展,其中落地清远城区的长隆项目,是广东长隆集团将打造纵亘珠三角超级旅游目的地主轴线的第三站,未来将能改变过去清远旅游“只有星星,没有月亮”的局面。
3、与文化传承结合,创新博物场馆建设。在美丽的江心岛,游人众多,热闹非凡。上面建起一个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小型艺术馆——“郭南斯艺术馆”,外部青砖绿瓦,建筑整体呈岭南风格。郭被欧洲人誉为“中国杰出的文化大使”,通过建馆,有效显示了清远的文化形象。
4、拓展“互联网+”文化产业。随着我区与广州雅川物流园投资有限公司就华南声谷互联网+创新产业园启动区建设项目的签约,“清远互联网+创新产业园(华南声谷)”将在清远市区大力发展呼叫产业、电商物流业和云计算、大数据处理、保险金融、教育培训等信息服务业,致力打造成为专注于互联网+的创业创新示范园区,实现在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两方面走出有城区特色乃至清远特色的新路子。
5、拓展体育产业发展空间。积极培育体育健身市场,引导大众体育消费。充分利用筹建的马可波罗国际体育中心,策划打造亚洲篮球赛、全国青年排球比赛等参与度高的精品赛事,推动体育竞赛表演业全面发展。依托银盏与黄腾峡独特的自然山水、生态旅游资源,分批开发建设商务运动休闲、徒步山水游、极限户外运动、水上漂流等休闲健身项目。依托大帽山、天子山丰富的生态和自然资源,筹建森林公园,开发长跑、自行车、攀岩等特色山地户外休闲体育项目,打造户外体育运动集聚区。
6、大力发展民间产业。发展清远民间文化产业,有民间能人把木雕、根雕等传统技艺传承到清远的各乡镇社区,力争将其打造成为清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亮点。在清远市政府及市文广新局等部门的支持下,曺氏木雕传人决定筹组清远木雕古家具系专业院校教培基地,为广东培育木雕家具系,即设计、雕刻、木工安装、油漆包装等一条龙“曺氏木雕文化”产业的技术人才项目。
(三)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情况
重点提升文化服务质量与水平,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探索社会化道路发展,实现公共文化均等化。下一步将实现区—镇(街)—村(居)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覆盖、均等化。
二、文化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我区文化产业发展主要依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较好的经济效益、政策机遇,将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资源,通过政府扶持打造文化品牌。
(一)区位优势突出
清城区是清远市委、市政府的所在地,位于广东省中部,北江中下游,毗邻花都区、三水区、佛冈县、清新区,属珠三角洲开放区,亦为广州地区北端的运输枢纽,南来北往的商品集散地;处于珠三角和粤西北地区交界的走廊地带,既能接受来自珠三角地区的扩散、辐射,又能享受粤西北地区的山区政策,107国道、广乐高速、京珠高速公路、广清高速、武广高铁、京广复线、广清城轨等纵横交错,贯通东西南北,水陆空连为一体,交通便捷,地理优势明显。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区位协作、资源配置、整体价值形象和对外影响力将会有质的飞跃。
(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2016年完成生产总值459.7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高出全省0.4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8913美元,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303.5亿元,增长13.8%;第三产业的增长达到10.4%,高于一、二产业增长,占GDP的比重达到54.5%。被评为及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漂流之乡”、“中国温泉之乡”及“中国龙舟之乡”称号。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清城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
(三)拥有良好发展机遇
国务院颁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明确了文化产业振兴的指导思想与八大重点工作;文化部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我省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工作目标,对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些战略部署将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良好机遇。
(四)充分挖掘、整理清城区独特而丰厚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民间民俗工艺、自然生态等文化资源,将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资源
1、清城区著名的“清远鸡”文化,通过将“清远鸡”文化资源和旅游文化相结合,打造成具有浓厚历史文化特色的清远鸡旅游文化艺术节,带动清远文化产业的发展。
2、打造大、小北江文化旅游带,改善飞霞山的面貌,利用千年古刹飞来寺底蕴浓厚的文化优势,使白庙至飞来峡水利枢纽路段形成“百里画廊北江游”的文化品牌。
3、打造江心岛“郭南斯艺术馆”,在江心岛建立“郭南斯艺术馆”和江心岛北展馆相结合的文化艺术展览中心,结合清远历史文化名人效益和北江文化效益打造清远的文化名片,形成文化品牌。
4、“曺氏木雕”传统工艺文化技术方面,现已经建立了“曺氏木雕”青少年培训传承基地,为我区的少年儿童提供免费培训和传承“曺氏木雕”传统文化技艺的基地,同时,“曺氏木雕”青少年培训传承基地还和我区多间高中、职校合作,多次在各学校举办“曺氏木雕”优秀作品展览,为我区青少年普及优质的文化知识和传统工艺技巧,同时定期配合学校组织学生到“曺氏木雕”现场进行参观和学习,很好的推广了“曺氏木雕”这一文化品牌,扩大了我区的文化品牌影响力。
(五)通过政策扶持,多部门联动的方式,整合我区各类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城区特色的各类文化品牌
1、“文艺百村行”文化品牌活动建设方面,“文艺百村行”是以送戏下乡为主题的大型综合性文化品牌演出活动,通过政府在政策、资金上的大力扶持,通过我区各镇、街(场)政府的全力配合,消防、公安、电力、医疗、教育等多个部门的全力协助,在我区的100多个乡村中的学校、社区、公园、工厂等群众集聚点每年定期举行近30场大型文艺表演,这一模式整合了我区的各类资源,从而打造出品牌性的文化节目,同时也带动了城区的各类舞美、表演、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2、“开心广场·百姓舞台”文化品牌活动建设方面,通过在我区的凤城广场、中山公园、飞来湖广场等大型社区进行群众性的文化表演,主要是为我区的各类业余文艺团队提供表演的平台,通过设立这一平台,让各团队有施展和展示的机会,让我区的文艺爱好者在这一舞台上寻找到自身的价值,找到乐趣,进而促进各团队的成长,提高群众性团队的影响力,进而形成百姓舞台这一品牌,同时也为各大社区、广场的群众提供了文艺表演,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存在不足
虽然我区文化产业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离新形势的要求还相差较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文化产业管理机制有待完善。部分有关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沟通,未能形成合力,影响了产业的发展。
2、高端人才缺乏。文化产业的高精专才的人才,无论是总量、结构、还是素质还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尤其缺少具有丰富文化产业运作及经营管理经验的管理人才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领军人物,成为阻碍文化产业拓展、科技含量提升、产业规模扩大的瓶颈。
3、文化产业的总量规模有待扩大。我区文化资源丰富,但缺乏创新,未能将文化资源优势通过项目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即使现成的文化产业,也是规模不大,尚未形成上下游联动的产业链,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传统产业比重较大,科技型、创新型等文化产业的比重偏低,科技含量较低,创意性较弱。
4、文化产业尚未形成支柱地位。缺乏政策、土地、资金支持。
四、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大力扶持、培育文化市场主体
认真落实有关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通过大项目、大工程带动,建立以创意设计、影视制作、文艺创作、会展演艺、传媒等为主业的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努力打造一批融影视、音像、会展、演艺、餐饮、服饰、创作、出版为一体的有活力、有实力、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龙头文化企业。同时,按照创特色、创精品、创一流的要求,不断发展打造新品牌,以此提升我市文化知名度,为文化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壮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合理配置,整合优势资源
清远文化资源丰富,有文化底蕴,如木雕、根雕等品牌艺术形式,要重视民俗、餐饮、旅游等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初期,政府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对全市文化资源、自然资源、旅游资源以及其它市场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促进各种资源间的合理配置和综合开发利用,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休闲娱乐业、信息服务业等相关产业互动发展。
(三)加强营销,打造文化龙头企业
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推介营销。通过整合文化人才资源,整合艺术产品资源,打造推介本地文化的创作平台,展示我市文化的传播平台。要用艺术眼光挖掘民族文化底蕴,用发展眼光审视文化时代特征,用科技手段开发产业潜在价值,按市场需求去组织营销,最终把文化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实现文化与经济的有效对接和共同发展。
(四)广辟“才”源,建设专业人才队伍
要结合实施“人才兴市”战略,努力发现、加快培养、积极引进文化产业方面的人才。要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建设文化产业人才队伍。要建立“公正、公平、公开”和“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灵活的人才管理和使用机制,实施对有突出贡献专业人才的奖励政策,对外来人才和本地人才一视同仁、平等相待,为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清远市清城区文化体育局
2017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