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9日,新院顺利完成整体搬迁。一期总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设置临床科室24个,医技科室5个,床位500张。新院的医疗设备全新升档、就医环境焕然一新、停车配套齐全完善等,有效促进了医疗业务增长,凸显了良好的新院效应。
(一)崭新的就医环境
在清城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清城区人民医院新院建设第一期占地面积约3.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包括一栋17层的医疗综合楼、一栋5层的后勤楼,设置床位800张,机动车位700个。一是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人流、物流、车流、洁污分流等横向及纵向的流转需要,设计了南北各1个主要出入口,并安装了31台电梯,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舒适和安全的医疗服务。二是新院区医疗综合大楼集门诊与住院功能于一体,能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实现了从门诊到住院在一栋楼内完成所有的就医流程,看病更方便快捷,可以少跑腿。
(二)优质的专科专家资讯
医院现有职工555人,卫生技术人员占比90%以上,正高级职称11人,副高级职称66人,中级职称175人,博士2人,硕士9人。
1.2023年起,专家定期来院坐诊、手术和查房指导等,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与我院签订协议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开展4个专科(神经内科、甲乳外科、微创骨科、心血管内科)为期三年的合作共建,其中2023年先后派出22名专家,共接诊门诊患者732人次,住院诊治119人次,开展手术26例,教学查房及疑难病例讨论105次,远程会诊44次,线下业务培训31场次,上转住院患者3人次,指导开展新技术2项,指导申报科研课题12项,培训医务人员累计186人次,免费接收我院派出进修的医务人员7人。
2.柔性引进国家级专家唐亚梅副院长任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开展神经内科专科托管,挂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内科清远病区”,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由专家制定治疗方案,实现清远病区患者享受省级同质化医疗。
(三)开设专科情况
1.医院拥有进口MRI、螺旋CT、乳腺钼靶机、DR、四维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化学发光仪、腹腔镜、关节镜、椎间盘镜、肾镜、电子胃肠镜、电子鼻咽镜、输尿管软镜、钬激光、透析机、生物刺激反馈仪等10万以上医疗设备300余台;2023年门急诊总诊疗人次56万人次,出院人数1.63万人次,住院患者中CD型病例数6345例,住院手术例数4000台次,其中三四级手术为2123台次。
2.批准开展的各项诊疗科目: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内科、呼吸内科专业、消化内科专业、神经内科专业、心血管内科专业、血液内科专业、肾病学专业、内分泌专业、外科、普通外科专业、神经外科专业、骨科专业、泌尿外科专业、妇产科、妇幼科专业、产科专业、妇女保健科、儿科、新生儿专业、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皮肤科、精神科、急诊医学科、康复医学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医学检验科、病理科、医学影像科、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等。
3.清远市临床重点专科2个:(1)骨科共有专业技术人员28人。骨科一区(综合骨科)主任:欧阳红先、骨科主任医师;骨科二区(微创骨科)主任:黄启云、骨科主任医师;骨科人员: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3人、专业技术人员22人。目前可开展创伤骨科、骨关节疾病、手足外科、脊柱疾患及骨肿瘤等多项技术,其中2023年骨科成功开展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5例、全膝关节置换术8例,股骨头置换术25例,孔镜下椎间盘摘除、融合术49台,腰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8台,颈椎前、后路减压、融合13例,膝关节镜检查、半月板修整、韧带重建共18例以及各种创伤修复、皮瓣转移覆盖术、断指(肢)再植术等。
(2)康复医学科共有专业技术人员22人。康复医学科主任:杨庆贤、主任医师;康复科人员: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医师1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18人。康复医学科开设有传统疗法中心、运动治疗部、作业治疗部、物理因子治疗部、言语认知吞咽治疗部、康复工程、心理治疗等多个康复治疗部门及专家门诊,并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及广州市正骨医院康复科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并聘请了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姜迎萍教授成为我院康复医学科学科带头人,开展了脊柱侧弯评估与康复治疗、吞咽障碍评估与治疗等新技术,我院康复医学科专科建设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
4.持续推动卒中中心建设:
(1)启动清城区卒中中心建设。目前已构建脑卒中区域救治网络,完善制度、流程,打造通畅的院前、院内卒中绿色通道。2023年12月28日起,开展联合多学科协作,开设绿色通道,把溶栓窗口前移,我院成功实施5例急诊溶栓治疗,目前静脉溶栓的病人DNT(从患者入院到静脉溶栓的时间)平均为22分钟,相比以往收住院后再溶栓的DNT时间大大缩减了30分钟。
(2)按照国家的建设标准,购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建立标准的导管室,逐步开展急症冠动脉介入治疗(PCI),全面搭建清城区心血管急危重症的急救网络,降低胸痛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其中2023年胸痛中心为急性心肌梗死、高危胸痛病人开通绿色通道118人次(其中UA45人次、NSTEMI36人次、STEMI37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