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好”字优先“快”在其中
落后地区要后来居上,就必须要有适度的发展速度支撑,但必须要在速度、总量问题上进一步解放思想,不追求传统发展模式下的高速度、大总量,而是要坚持“好”字优先,“快”在其中。清远正是这样进行实践的。
“继续当好高速增长的排头兵和又好又快发展的示范市。”这是清远市委书记陈家记多次强调的清远发展目标。纵览清远发展,一方面让人惊异经济发展速度之快,另外一方面,更让人惊异山清水秀之美,无怪乎“清远速度”被誉为“绿色速度”。
“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并重,决不能为了经济利益而破坏生态。”这是清远主政者们清醒的认识,“绝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为了将污染消灭在源头上,清远在产业准入上执行严格的标准,使招商引资由单纯追求引入的数量型转向择优筛选的质量型,实行理性的“挑商选资”。重点选择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企业进来,污染大的企业坚决不要;获得准入的企业,也不是完全可以“自由活动”,一定要进园区,做到“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同时坚持“没有污染的行业,只有污染的企业”的理念,让有污染的企业就地转型、改造、升级,改造升级无效的企业则进行淘汰。五年来,清远淘汰落后产能企业230多家,涉及产值100多亿元。
一系列的努力,清远证明了发展经济这只“熊掌”和保护环境这条“鱼”,是可以兼得的。目前全市生态环境良好,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北江、连江等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也保持在100%。近年来,产业转移工业园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率为100%;到2012年,清远工业废水的排放达标率预计将达到92%,城市生活污水排放达标率可达75%以上,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将继续保持364天以上。
在去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经济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中国城市品牌大会”上,清远获得“中国十大最具发展潜力城市”和“中国十大绿色生态城市”称号。
为实现经济发展“好”与“快”的统一,清远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发展方式转变,通过推进自主创新,创建了两个省中小企业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两个企业荣获“中国最具自主创新能力企业”称号,两个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目前,全市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9家,高新技术产品42个,名牌产品(商标)112个。
作为经济指标之一,财政收入往往充当着经济发展质量的晴雨表。清远总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为该市财政收入增长提供了保障。去年来源于清远的财政总收入170.7亿元,增长52.2%。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2.8亿元,跃居全省第十位。增幅达到45.5%,高于全省21.7个百分点,增长速度连续三年位居全省首位。
更令人欣喜的是,清远经济的发展,还极大促进了人民收入稳定增长,预计去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双双破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1217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6386元,增长10%。
“清远速度”可谓表现出了“好”字优先,“快”在其中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