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洲心以打造商业中心、物流中心、旅游中心、宜居中心为目标,以加快重点项目推进和加强民生事业建设为抓手,有效促进了全街道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平稳健康较快发展。去年全年共引进新项目13个,合同投资金额达65.5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7.54万美元,出口总额272.44万美元。引进的这些项目规模大、效益高、带动力强,为该街道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保持经济发展不断增长的同时,洲心也将发展成果惠及群众,不断加大民生事业投入,大力改善教育、医疗、居住、安全、出行等方面的保障,努力建设幸福和谐新洲心。
普通街道华丽转身新型街道
作为典型的城乡结合型街道,洲心在“十一五”期间经济高速增长,从一个普通的镇街华丽转身为一个集人居、物流、商业、休闲于一体的新型街道。
金海湾、凤城世家、云山诗意、金信蓝湾、城市花园(城中村改造)等一大批高档楼盘陆续建成,市、区内市政道路及其他配套设施逐渐完善,市区内首家五星级酒店索菲特丽豪大酒店坐落在辖区内。这些硬件的不断完善,为洲心打造宜居中心提供了前提。在此基础上,新城西区义乌商贸城开张营业,华南装饰城、农产品市场等大型专业市场动工建设,整个西区逐步成为物流经济圈。东部武广客运站场投入使用;华南陶瓷营销中心落地,加快了清远由陶瓷加工基地向陶瓷营销总部的发展。
同时洲心的物流中心打造也初见成效。特别是义乌商贸城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一期B区建成开业,加上2009年开业的A区,总营业面积已达
此外,以赢之城广场为中心,辐射周边一带,逐渐发展成为新城区的核心商圈。2010年该商圈还引进大型商业中心———时代广场项目,该项目投资总额达16亿元,将成为清远新的商业航母,同时将洲心打造成为未来的商业中心。
在新城不断扩建的同时,洲心不忘通过“三旧”改造来提升城市形象和整体价值,并通过进行“三旧”改造,大大推进城市化进程。洲心对新城B6、7、9#区城中村进行改造,是全市首次弃用宅基地安置,采取公寓式或货币安置方式的旧城改造项目。现已有1100多人回迁,并举行了盛大的千人入伙仪式。
此外,“十个一批”工程稳步推进,其中城西大道全部完成拆迁和清场工作,已交付土地进行施工建设;连江西路和富强路已完成征地;静福路、铁塔路、峡山路、峡江路等道路已全部完成征地并交付施工方进行施工建设。这些项目为洲心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也进一步推进了城市化进程。
创新管理模式 提升城市品位
在城市管理方面,洲心通过巩固城乡清洁工程成果,坚持市场化运作和长效管理机制,落实城乡清洁工程考核问责制,充分调动各村(社区)和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大力整治乱摆乱卖和“六乱”现象,切实改善该街城乡环境卫生。同时,洲心还坚持不懈地铁腕整治“两违”建筑,重点是对北江一路至武广站场、人民路沿线、城西大道和富强路沿线,以及义乌商贸城已征用土地未拆迁的村庄等“两违”高发地区实行严密监控,并依法严厉打击和查处。积极创新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采取各种办法,解决管理难题,努力改善城乡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2010年洲心投入近200万元新建67个村级垃圾池和2个垃圾中转站,聘请专业保洁队伍进行定时清理和实时监管,实行市场化运作并形成长效机制。此外,该街还多次开展专项行动,重点整治了武广客运站场乱摆乱卖和洲心集镇“六乱”现象,规范市场经营秩序。通过深入持久地开展城乡清洁工程,该街市容市貌和城乡环境得到大大改善,连石余寮村还成功创建成为广东省卫生村。
去年,洲心抽调得力的中层干部,联合区城监、辖区内三间派出所组成了一支约50人的专业巡查队伍,对全街范围内的违法建设实行全天候巡查。并坚持动态巡查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对违法建设依法进行严厉打击,强势整治。一年来,共拆除违法建设222宗,拆除面积达52930多平方米,有力遏制了违法建设蔓延的势头,教育了广大群众。
在打造城市绿化方面,去年洲心投入1000多万元大力整治水边、路边、山边环境,其中对清佛公路、旧清源公路“路边”约
数说发展
2010年,洲心实现工业总产值19.66亿元,同比增长33.8%,较2005年增长6.8倍,年均增速51%;农业总产值3.08亿元,同比增长7.6%,较2005年增长近一倍,年均增速13.7%;固定资产投资53.66亿元,同比增长34.5%,较2005年增长28.8倍,年均增速97.2%;农民人均纯收入7867元,同比增长15.78%,较2005年增长约一倍,年均增速12.5%。
发展成果惠及民生
洲心在致力于发展经济的同时,还大手笔投入,大力发展民生事业,切实让群众分享到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去年,洲心投入480多万元完成10条约
同时,洲心还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首先,深入推进了“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工作,投入40多万元大力帮扶45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并为其购买家庭综合保险,防止帮扶户因病返贫。其次,大力开展了农村集体林权改革工作,投入10多万元完成全街道4700多亩林地的勘界和确认,所有山林权证及股份权益证书将在近期内发放完毕。第三,认真抓好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投入720多万元为村民及时报销农村合作医疗费用,实现农村医疗保险全覆盖。最后,切实推进了集体土地流转工作,全街土地流转面积达1900亩,有效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其中青联村委会引进550多亩种植冬季马铃薯项目,解决了周边200多群众的就业,促进了农民增收。
在教育及其他社会事业方面,投入1000多万元继续抓好创强后续工程,新建的洲心一中和中心小学两所学校在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进一步巩固了教育强街创建成果。同时,洲心还努力配合市、区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在全市率先开展文明楼、文明户评比活动,有效提高了居民的文明程度;积极开展科技普及工作,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成立了广东省农村信息直通车服务站,切实提升了科技工作水平,光明社区还成功创建成为广东省科普示范社区。
“十二五”前瞻
打造“四中心” 融入大市区
洲心的发展是清远发展的缩影,根据清城区委、区政府的部署,结合洲心自身的发展特点,未来该街的定位必然和全市商贸物流中心、投资置业中心等头衔紧密相联。因此,清远洲心“十二五”的工作思路主要围绕“全市的商业中心、物流中心、旅游中心、宜居中心”的定位和目标,落实各项工作,力争让洲心完全融入大清远市区,建设幸福新洲心。
在打造“四个中心”工作上,积极配合抓好现有大型商贸物流项目的建设,重点建设好时代广场,与赢之城广场连成一片,使之成为龙头,带动打造一个全新的更大的核心商圈,并充分利用这些项目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引进更多大型商贸物流项目。重点推进华南陶瓷营销中心的建设,加快清远由工业加工基地向工业中心的转变;推进义乌商贸城、农产品市场、华南装饰城等专业市场的建设,把新城西区发展成为商贸物流经济圈。利用交通和居住环境不断优化的有利条件,引进更多的房地产组团,继续打造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精品楼盘,建设全市宜居中心;引入更多大规模的房地产项目,并逐步完善城市功能。同时,利用“三旧”改造政策,推进城中村改造,拓展城市区域,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利用武广高铁开通和清远水利枢纽工程、南山岭公园开发等有利契机,引进资金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打造全市旅游中心。重点抓好北江河沿岸观光旅游业的开发,抓好大燕河岸南山岭公园休闲旅游业的开发。
另外,洲心还将积极配合清远市、区全力开展北江五桥、城际轻轨、广清高速,以及城西大道、连江西路等道路交通项目的建设,围绕“大广州卫星城”的发展定位,全力推进重点项目的建设,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着力改善民生,全面融入珠三角,对接广佛都市圈,努力打造成为清远市、区科学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窗口街道。
镇街名片
洲心街道办事处成立于2003年,是由原洲心镇和小市街道撤并而成。辖区总面积63.96平方公里,辖6个社区居委会,11个村民委员会,城镇建成面积12.5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1.87万人,常住人口14.5万人。洲心正处于一个由农村向城市化迈进的转轨时期。
洲心地处北江南岸,有延绵十多公里的江岸线,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四通八达,广清高速和清连高速在辖区内交汇,107国道、清佛一级公路贯穿境内,有3条大桥连通新旧城区,距离广州市中心
洲心是清城区的“鱼米之乡”,极适宜发展城郊型农业,洲心烧肉、烧鸡和河鲜等美食早已闻名遐迩;以房地产开发和商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方兴未艾,功能齐全的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效地辐射带动了新市区的繁荣和发展,加快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