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我局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率先融入珠三角”的奋斗目标,积极应对复杂的宏观形势,抵御经济下行压力,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推动全区经济和信息化领域平稳健康发展。现就今年以来区经信局经济工作的开展情况作汇报如下:
一、取得的工作成绩
(一)经济综合实力有新提升。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向好。1-9月,全区(含高新区)完成生产总值396.8亿元,同比增长6.4%;1-9月,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区辖部分,不含供电,下同)实现414.97亿元,占年度工业总产值目标622.7亿元的66.64%,同比上升16.65%,环比上升16%;实现工业增加值96.9亿元,同比增长6.9%;1-9月,固定资产投资210.9亿元,增长4.2%;1-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2.9亿元,增长9.9 %,完成全年任务的74.3%;上半年,GDP能耗下降5.69%。二是招商引资工作卓有成效。截至9月,我区共引进项目15个,合同投资总额138.93亿元,占年度引进项目合同投资计划90亿元的154.37%,超额完成本年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其中,工业项目9个,合同投资额120. 71亿元;第三产业项目6个,合同投资额18.22亿元。三是外贸形势回稳向好。1-9月,合同外资金额6409万元人民币,达去年全年合同外资金额(6760万美元)的94.8%;实际吸收外资4149万美元,比去年全年实际吸收外资金额(2865万美元)增长的144.81%,已超额完成全年任务;1-9月,外贸进出口总额5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4%,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87.77%;其中:出口总额1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4%,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46.39%;进口总额4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8%,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120.2%;我区加工贸易委托设计和自主品牌混合生产方式出口比重为58.68%,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101.17%。
(二)产业转型有新动力。一是产业平台建设稳步推进。源潭商贸物流园方面,中国南部物流枢纽项目已完成一期立项,首期首期204亩项目用地于2017年7月24日取得不动产权证,另有136亩用地正在递交报批材料,项目已于8月23日举行动工仪式,目前正在进行场地平整施工。互联网+创新产业园(华南声谷)方面,已签订征地合同面积约759亩,启动区127亩土地完成招拍挂。目前已签订国土出让合同,已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已出具园区修建性详规(五图一书),项目详细规划已公示,正在办理报建、环评。二是有力推进工业投资和企业技术改造。工业投资方面:1-9月全区纳入统计的工业投资项目46个(含技改项目34个,非技改项目12个),累计完成投资7.64亿元,完成市下达年度目标(21亿元)的36.40%。技改投资方面:1-9月全区纳入统计的技术改造项目34个,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5.60亿元,完成市下达年度目标(11亿元)的50.9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机器换人”完成2家。三是加快推进电商行业发展。制订了《清远市清城区电子商务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推进电商村级服务点建设,2017年计划完成30家村级服务点建设,截止9月底,已建成17家,其余13家计划于10月底前完成。
(三)服务企业力度不断增强。一是区项目筹建办公室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成立了区项目筹建办公室,落实人员和物资保障,为加强企业投资跟踪落实力度和促进项目落地提供保障;重点围绕今年我区预计动工、投产及增资扩产项目,筛选出30个产值大、带动性强的大型企业(项目),多次深入走访和召开座谈会,了解企业(项目)的存在问题;制定“一企一策”的帮扶方案,推动项目建设投产。组织召开“清城区第一季度企业座谈会”,研究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组织召开“2017年上半年清城区经信工作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研究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理清2017年下半年经济工作思路及重点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截止9月底,全区计划动工项目11个,已动工项目5个,合同投资额55.5亿元,分别是投资额30亿元的广百集团中国南部物流枢纽项目、投资额16亿元的互联网+创新产业园(华南声谷)启动区项目、投资额为5亿元的清远忠信世纪玻纤有限公司(三期)项目、投资额3亿元的清远凯荣德玻璃纤维有限公司(二期)项目和投资额1.5亿元的兴海铜业年产10万吨铜杆技改增产项目。全区预计投产(开业)项目13个,已投产(开业)项目6个,包括清远金发科技再生塑料循环经济产业园(核心二期)、兴海铜业年产10万吨铜杆技改增产项目、清逸园乡村生态苑一期、时代广场、朝南国际商务中心和清远市沃尔玛购物广场。全区计划开展增资扩产项目9个,截止9月底,已动工项目4个,分别是清远忠信世纪玻纤有限公司(三期)项目、清远金发科技再生塑料循环经济产业园(核心二期)、清远凯荣德玻璃纤维有限公司(二期)项目和兴海铜业年产10万吨铜杆技改增产项目。二是精准帮扶外资企业。贯彻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根据省、市商务局有关扶持、奖励政策,多次深入外资企业和进出口企业开展调研,抓好政策宣讲和落实工作,组织指导辖区内企业向国家、省和市争取各项财政扶持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协助7家企业申报省财政扶持专项资金项目,充分发挥政策导向、推动和杠杆作用,助推我区外经贸业发展壮大。三是为中小微企业稳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我局把稳定中小微企业发展作为稳增长的重点,协助2个企业技术中心专题项目获得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合共400万元;协助10家企业获得2017年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事后奖补(普惠性)资金1662.57万元;组织了2个企业项目开展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申报;组织了4家企业开展广东省第16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并成功通过2家;组织2015-2016年获得省、市财政专项资金的13个技术改造项目进行完工评价工作。
(四)科技创新有新活力。一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动力提升。目前,全区有23家高新技术企业。今年共推荐22家企业申报高企,预计能完成全年新增5家高新技术企业的任务指标;推荐34家企业申报高企培育入库,预计能完成全年新增16家的任务指标;推荐金发科技等8家企业申报并全部获得省工程中心认定,其中去年营业收入在5亿元以上的有3家(金发科技、隆达铝业、新北江制药);组织20家企业申报市工程中心。今年1-8月,我区专利申请总量318件,同比上年增加25.2%,其中发明专利申请80件,同比上年增加135.29%;授权总量173件,同比减少22.42%,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4件,比去年同期增加180%。二是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工作顺利开展。简一陶瓷获第四批(2016年度)广东省“扬帆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项目立项,获省扶持资金300万元;2017年我区5家企业获7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项目资金共350万元;8月底完成本年度区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评审工作,10月11-16日,我局与财政局共同进行了实地核查。三是组织企业积极申报市科技创新券补助。2017年度第一批清远市科技创新券,我区(不含高新区)共有14家企业申报36项并通过,合计获补助资金765万元。
(五)节能降耗工作扎实推进。一是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管理,督促企业落实和做好去年能源消费材料的整理;二是实施绿色清洁生产行动,督促辖区内8家应开展清洁生产的企业启动清洁生产审核并申请验收,目前已通过验收,完成全年工作任务;三是推进电机能效提升工作,共有2家企业更换高效电机221台,总功率0.3495万千瓦;四是配合做好水泥行业阶梯电价政策宣讲和调查摸底工作,通过阶梯电价、惩罚性电价等价格政策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五是会同市监察中心对我区5家用能单位进行现场监察;六是组织我区成员单位编写2016年清城区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自查报告。
(六)狠抓去产能工作。一是做好钢铁行业去产能工作及涉钢企业排查工作。做好涉钢企业的排查工作,共协调各街镇摸底排查了16家涉钢企业;针对清远市花城五金铸造有限公司存在的缺少炉体拆除视频相片等佐证材料,炉体报废去向不明的问题,企业已于4月17日提供炉体拆除处理情况说明及签订承诺书;积极配合市经信局,切实做好取缔“地条钢”后的监管工作,加强巡查,防止已取缔的“地条钢”死灰复燃。二是着力做好我区铸造、特殊合金、不锈钢及高合金钢等行业中(工)频炉专用设备登记管理工作。我局已协调辖区内各街镇(场)对相关行业使用中(工)频炉的企业进行了排查摸底,并按要求做好中(工)频炉专用设备风机工作。经核查,我区共有6家企业使用中(工)频炉。三是严格控制新增陶瓷产能。继续做好陶瓷去产能工作,确保全区在产陶瓷生产线控制在84条以内。截止10月,全区在产陶瓷生产线80条,超额完成年度陶瓷生产线控制任务。
(七)有序铺开信息化建设。一是继续开展全省第二批“互联网+”小镇创建申报工作。推动我区互联网经济集聚发展。以必威比分网 为申报主体,以清远互联网+创新产业园(华南声谷)为核心区,向省经信委申报创建全省第二批“互联网+”小镇示范区。目前,已顺利完成申报材料撰写工作,并经市经信局审核后推荐报送到省经信委。二是继续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推荐清远纳福娜陶瓷有限公司申报2017年广东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组织广东省新亚光有限公司、广东省隆达铝业有限公司、清远亿源有限公司申报2017年清远市“两化”融合(企业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组织广东天弼陶瓷有限公司、广东简一陶瓷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申请2017年清远市“两化”融合体系试点企业财政扶持补助30.3万元;组织广东新亚光电缆实业有限公司、广东天弼陶瓷有限公司、广东隆达铝业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申请2017年清远市“两化”融合专项资金财政扶持补助50.4万元。
(八)促进商贸流通领域健康发展。一是做好民爆企业安全生产检查及年审工作。配合省、市对清远市和联民爆城区分公司检查了8次,责令企业整改了13个存在问题;落实特别防护期安全生产工作,制定了《清城区2017年民爆物品销售(储存环节)特别防护期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实施方案》,监督清远市和联民爆城区分公司按时进行隐患自查排查。二是做好清城区典当企业的年审初审及经营管理等工作。根据省市文件精神,及时通知城区的8家典当企业参加2016年度审核,8家企业全部通过年审。三是狠抓商贸流通企业增量提质,促进社会消费增长。做好督促、指导和服务工作,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四下企业”发展为“四上企业”。联合区统计局等做好了四家达到限上企业条件的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入统工作。四是积极开展市部署的“集中屠宰、生鲜上市、冷链配送”选址工作,多次到源潭清农电商规划用地、沙田土特产市场进行实地调研。
(九)扎实开展创文攻坚工作。一是牵头开展商业大街、商场超市创文整治工作。制订了责任单位分工实施方案及局内部的对标督查督办分工方案,使主要商业大街存在的环境氛围文明、功能性能文明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商业大街面貌明显改善。共制作更新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未成年人、清远市文明公约、清远市文明十二条等内容的公益广告7000多幅。按照标准,按照标准,我局的创文责任分工任务在国检前已全部完成。二是落实农贸市场的创文环境氛围及功能整治改造。对16个市场共新增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未成年人、清远市文明公约、清远市文明十二条、文明诚信经营户荣誉榜、公厕文明温馨提示等内容的公益广告1100多幅;对市场的硬件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如摊档水产档改造、下水道清理改造、地面积水改造、出入口车档改造、公示电子屏维护等,16个市场的改造项目多达92项。目前16个市场的创文环境氛围及功能整治改造已全部完成。三是开展管线治理工作。组织电信、移动、联通等三大运营商以及凤城、东城、洲心、横荷等单位制定整治方案,严格执行施工规范流程,按照“边整治、边复通”的原则实施整治,组织了800多人的施工队伍,对通讯中断用户进行通讯恢复,复通电信客户12124户、移动客户11243户、联通客户4548户,6月30日前三大运营商的存量通讯中断用户已全部恢复通讯,全面完成22个片区的整治任务。
二、存在的困难
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局干部职工的努力下,我局各项工作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停产减产企业较多。由于受到环保督察、钢铁去产能和市场因素共同的影响,1-9月,我区有14家规上工业企业停产、有11家企业产值下滑幅度超过40%,分别占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1.48%和9.02%,拉低我区工业总产值6.21个百分点。
(二)产业政策持续影响我区工业发展。随着环保大督查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70号)文件,不但提高工业企业的环保要求,而且明确禁止进口洋垃圾和固体废弃物。这一政策的实施将会对我区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持续造成冲击。
(三)工业发展动力不足。一是投产项目不多。由于我区清远大北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清远市万安食品有限公司等13个新开工和增资扩产项目正处于建设期,投产项目较少,1-9月仅有2个项目投产。二是新增上规企业不多。我区只有2家新增上规企业,分别是雄星新材料和新粤亚铝业。三是工业产值负增长企业较多。1-9月,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处于负增长的有41家,占规上工业企业家数的33.6%,进一步拉低了我区工业增长速度。
(四)要素制约突出。一方面,土地仍然是制约我区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缺少用地指标、用地规模、林地和水田等指标不足,项目落地及建设进度受到影响。另一方面,用电缺口成为制约工业发展的又一个因素。由于用电缺口较大,部分企业新增加的生产线无法满负荷生产。
(五)非工业用电和临时基建用电增长快。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建楼盘入户不断增多,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大幅增长;近年来城镇化建设规模较大、速度快,例如市政建设项目,以及周边房地产开发,临时基建用电均增长较快,对我区GDP能耗下降速度有一定的影响。
(六)研发机构建立难度较大。尤其是主营收入5亿元以下的普通规模以上企业,大多属于经营不稳定状态,停产半停产、经营不善的企业不少,对于下一步建设研发机构普遍意愿不高。在今年强力推动下,5亿元以上规上企业大多已建立了研发机构,剩下的多属金属拆解、园区管理等性质的企业,其技术创新意识不高,对研发机构的建立普遍持观望和犹豫态度,要在今明两年完成上级要求5亿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的任务指标,工作难度将非常大。已建研发机构的企业,能否有持续的研发投入,也是值得科技部门密切跟踪管理的工作内容。
(七)产学研合作推动缓慢。今年申报区级产学研合作的项目单位仅2家,在全部受理申报的12家企业中仅占16.7%,通过专家评审的仅1家,占通过数8家的12.5%。产学研项目推进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高校技术水平的因素、有企业技术创新意愿不高和创新能力低的因素,也有企业对于项目资金使用方面的因素等。反映企业主动开展自主创新的意愿和能力有待提升,而财政资金的使用和扶持有适当进行调整、引导的必要。
三、2018年工作计划
2018年,我局将继续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常委会的工作部署,正确把握形势,以招商引资为主线,不断完善产业发展平台,以强化服务为导向,狠抓项目落实,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加快新项目引进,不断夯实我区工业基础。一是梳理全区可盘活土地,充分利用闲置的和低效的土地资源,重点推介已有用地手续的低效地块,结合全区产业布局及地块区位交通特点,针对现代物流、有色金属深加工和先进制造业开展专题招商。二是借力广清帮扶指挥部,充分利用越秀区丰富的资源,努力在工业经济、城市商贸、金融后台服务等方面开展联合招商。三是借助源潭物流园和互联网+(华南声谷)动工建设这一契机,以现代物流业、呼叫中心和大数据等产业为主,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四是积极参加招商推介会。充分利用招商推介会参加人数多、覆盖面广、推广度高的特点,对外推介我区。
(二)进一步跟踪外经贸企业。一是加强目标任务管理监督。按照市下达2018年各项任务指标相应制定《清城区各街镇外经贸工作目标任务分配表》方案,督促各街,镇跟踪落实重点企业,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落实机制,力争按时按质完成市下达的我区各项外经贸工作目标任务。二是挖掘外贸进出口新的增长点。落实外贸稳增长措施,支持鼓励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帮助企业利用各种平台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国际市场占有份额;力促江铜、华清、金发科技、亿源通、忠信光伏等有潜力的企业扩大外贸进出口业务,继续推动再生资源、陶瓷行业外贸经营本地化,深入挖掘外贸新的增长点;充分利用省自贸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动服务贸易、外贸综合服务业、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促进外贸转型升级。三是动员企业出资。做好伟科电子项目的重启工作,该项目第一期,区已同意安排30亩用地指标,目前正在办理申报手续,并力促其在2018年上半年完成2000万美元增资;做好项目的跟踪落实工作,做好清远忠信世纪玻纤有限公司、清远凯荣德玻璃有限公司两间企业的出资跟踪落实,协助东鹏陶瓷,做好在国内主板上市的相关工作。四是利用2018年华南声谷项目动工建设的契机,力争引进1-2个外资项目;做好外资企业增资扩产的动员工作,如世纪玻纤三期、凯荣德布厂二期、蓝宝制药等。
(三)进一步推动工业投资和工业技改。一是深入贯彻落实省经信委即将出台的《广东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从提质增效、智能化改造、设备更新、绿色化发展等四个方面加快推动我区先进制造业和优势传统产业实施又一轮技术改造。二是对重点技改项目进行梳理,重点跟进。三是积极组织协助企业申报国家、省、市级各项扶持资金和技术改造专项资金,让更多的企业享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
(四)进一步推动电商产业发展。一是组织实施清城区电子商务三年发展规划。二是巩固“区-镇-村”三级电商网络体系,根据实际增加直营店、村级服务点。三是推进电商产业园发展,完善电商产业服务体系,培育电商众创空间,建设电商创业基地。四是完善电子商务的诚信建设。
(五)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一是加强政策宣传力度,推动大中型规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充分利用省市有关扶持政策,结合具体项目申报等工作,积极发挥我局各股室、街镇科技办、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的支持作用,力争为今后工作打好基础。二是以产学研合作为抓手,通过各种方式开展产学研合作活动,促进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等工作。三是继续加强区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立项、资金管理等工作,督促已到期的各级科技计划项目及时完成结题验收。四是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和防震减灾等相关工作。
(六)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一是加强对年综合能耗3000吨以上(“十三五”列入监管的企业有30家)的重点耗能企业能源消费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和反映能耗、电耗上升较快的企业情况,查找原因,分析其能耗增长对地区节能形势的影响,从而及时制定强有力的节能预警调控应急措施。二是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督促辖区内七家陶瓷企业落实能源管理中心建设。三是继续加强电机能效提升工作,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
(七)进一步维持商贸流通领域健康发展。一是继续加大力度抓好民爆行业安全生产工作;二是继续组织举办各类主题促销活动;三是促进二手车交易市场的发展;四是在继续通过对重点企业进行走访的方式,大力挖掘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潜力。
清远市清城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2017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