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止跌回稳,建设资金投放增加,房地产市场表现活跃以及市场内需拉升,经济活力因素逐步增多,全区经济在有利大环境的推动下,初步呈现转好迹象。
从4月份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我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首季低位运行的基础上均取得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工业、投资和消费等对经济增长的拉动逐步增强。1~4月,全区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20.63亿元,同比增长30.7%,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1.1个百分点,其中4月份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7.29亿元,高出首季月平均水平2.84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22亿元,同比增长47.6%,增幅比一季度提高44.8个百分点,其中4月份完成19.16亿元,差不多是一季度的全季水平;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96亿元,同比增长22.5%,增幅比一季度提高2.3个百分点。
根据4月份我区经济运行状况及其走势分析,预计今年上半年我区经济运行趋势仍将持续向好,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初步预测如下:
1、预计实现生产总值76亿元,同比增长18.6%。
2、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05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42亿元,同比增长25%。
3、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5.6亿元,同比增长28%。
4、预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6亿元,同比增长25%。
5、预计完成农业总产值10亿元,同比增长7.3%。
6、预计实现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945元,同比增长12.5%。
从全球经济环境来看,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虽然仍未消除,但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有力调控下,经济环境正在逐步改善,我区上半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二季度能够保持逐月上升趋势,主要是以下各方有利因素合力推动的结果。
一、从农业生产情况分析
生产方面,由于区域调整,全市第一农业大镇飞来峡镇并入我区后,使我区原本较为薄弱的农业基础得到了一定的加强,农业生产稳中有升,成为我区农业增长的最大亮点。此外,农资价格回落、种粮植保标准提高等因素也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收入方面,由于企业逐步恢复正常生产,用工需求增加,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较多的合适岗位,农村就业较为充分,成为农民增收的有力保障。
二、从工业生产情况分析
工业生产开始逐步平稳回升,主要表现在:一是关闭、停产企业减少,工业生产经营进一步恢复正常。至4月止,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闭的有3家,停产的1家,停产企业比上月的4家减少3家。二是新增企业多。全区1~4月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家,同时还有7家在4月份已办理了申报审批手续,正等待国家批复,这批新增企业是今年我区工业增长的主要支撑点。三是铜材和陶瓷两大支柱产业的生产经营转好,主导作用增强。4月份,国际铜材价回升,从每吨3万元左右上升到4万多元,有力地刺激了铜材行业的生产。陶瓷业也逐步回复正常,个别品牌陶瓷企业甚至出现无法如期为客户提供产品而退订的现象。四是亿元企业生产良好,龙头带动作用明显。全区1—4月累计超亿元的企业达到27家,同比净增3家。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3亿元,同比增长14.7%,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0.2个百分点。
三、从投资情况分析
投资的适度增长,主要是国家宏观政策对投资有效调控的结果。一是国家查处“两违”的工作基本完成,在符合和完善各方审批手续的前提下,投资项目的推进步伐得到了加快。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工业园区配套设施的建设力度,德龙大道、循环经济产业园、义乌商业城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二是国家4万亿投资资金对投资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带动作用,基本建设的投资迅速增长。区内的北江大堤拆迁加固工程、旧城道路改造等项目得到有力推进。三是广清城际轻轨项目的确立,对房地产投资带来一定的刺激作用,房地产投资逐步止跌,回复去年同期水平。
四、从消费情况分析
经济回稳,人流增加,物流繁忙,消费需求逐步扩大,全区消费增长的有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新增了一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和住宿餐饮业企业。目前我区共有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和住宿餐饮业企业56家,比上年增加17家,加大了限额以上部分对消费的拉动。二是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政策,促进人们消费信心的恢复。“家电下乡”“农用车”下乡等相关优惠政策不但有力地改善了消费环境,同时也进一步带旺了农村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