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活力因素增多 整体经济呈现转好趋势
——清城区2009年上半年经济发展综述
物价下行趋势减弱,建设资金投放增加,房地产市场表现活跃以及市场内需拉升,从第二季度起,我区经济运行的活力因素逐步增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经历了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的大幅回落后开始实现止跌回升,整体经济初步呈现转好迹象。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上半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74.6亿元,同比增长18.3%,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亿元,同比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49.3亿元,同比增长20.3%;第三产业增加值19.4亿元,同比增长16.8%。三大产业结构为7.8:66.2:26.0,工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69.0%,拉动生产总值增长12.6个百分点,具体运行情况如下:
(一)农业基础得到充实,保持平稳增长
由于区域调整,相当于我区近三成农业产值总量的飞来峡镇并入我区后,使我区原本较为薄弱的农业基础得到了一定的加强,农业生产稳中有升。上半年,全区完成农业总产值10.24亿元,同比增长7.3%,增幅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其中畜牧业产值5.59亿元,同比增长8.7%,渔业产值0.96亿元,同比增长11.9%。
(二)工业生产迅速企稳回升
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0家,其中二季度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11.11亿元,现价同比增长17.0%,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0.8个百分点;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42.47亿元,同比增长35.7%,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6.1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发生积极变化:
一是减产、停产企业减少,工业生产经营进一步恢复正常。到6月底,我区14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中,同比减产的有66家,比一季度减少8家,停产的企业1家,停产企业比一季度的4家减少3家,企业生产逐步回复正轨。
二是企业从业人员逐步增加。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3.2万人,虽然比上年同期仍然减少4797人,但比1-2月已经增加了2242人。
三是企业经营效益得到改善。1-5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04亿元,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彻底扭转首季的亏损局面,总体实现盈利。
四是铜材和陶瓷两大支柱产业的生产经营转好,主导作用增强。4月份,国际铜材价格回升,从每吨3万元左右上升到4万多元,5月、6月仍维持在3.6万元左右,有力地刺激了铜材行业的生产。此外,由于基本建设投资迅速增长以及房地产市场交投活跃,我区陶瓷建材业的生产迅速恢复,上半年完成产值27.13亿元,现价同比增长35.6%,个别品牌陶瓷企业甚至出现无法如期为客户提供产品而退订的现象。
五是亿元企业生产良好,龙头带动作用明显。全区1—6月累计超亿元的企业达到50家,同比净增13家。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95.45亿元,同比增长21.1%,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9个百分点。
六是企业出口得到明显改善。在国际需求减退的环境下,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努力从危机中寻找商机,不断提高自身出口能力,上半年,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际完成出口交货值9.0亿元(包括在清远海关和异地海关的出口数量),同比增长69.3%,对于我区经济发展来讲,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三)项目推进顺利,投资保持适度增长
在国家积极、宽松的投资政策带动下,全区的招商引资工作渐有起色,项目的推进也较为顺利。
首先,为增强我区经济发展的后劲,区委区政府想方设法拓展生产性领域方面的投资,通过举办项目剪彩典礼,招商推介会等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氛围,通过举办项目推进现场会等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德龙大道、循环经济产业园、义乌商业城、狮子湖高尔夫球场二期、横荷汽配城等重点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力争早投入,早产出。
其次,国家4万亿投资资金对投资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带动作用,基本建设的投资迅速增长,并带动了一系列民生工程的建设。区内的北江大堤拆迁加固工程、飞来湖、城西大道、气象公园、农村饮用水工程等项目得到有力推进,固定资产投资逐步回复稳定。
全区上半年共有在建项目171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153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6.49亿元,同比增长29.4%,增幅比一季度提高26.7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29.71亿元,同比增长2.85倍,成为拉动我区上半年投资增长的主导力量。房地产开发投资虽然仍在大幅回落,但房屋销售表现较为活跃,不存在供需紧张关系。全区上半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3.01亿元,同比下降33.7%,完成房屋销售面积57.2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6.9%,房屋销售金额23.9亿元,同比增长72.4%。制造业仍是我区行业投资的主体,上半年完成投资26.26亿元,占全区投资总额的30.4%。
(四)社会消费保持稳中有升
经济回稳,人流增加,物流繁忙,消费需求逐步扩大,全区消费增长在以下有利因素推动下保持高位增长:一是新增限额以上企业发挥重要拉动作用。目前我区共有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和住宿餐饮业企业56家,比上年增加17家,加大了限额以上部分对消费的拉动。二是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政策,促进人们消费信心的恢复。“家电下乡”“农用车”下乡等相关优惠政策不但有力地改善了消费环境,同时也进一步带旺了农村消费市场。三是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带动消费的增长。近几年,我区旅游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对社会消费的增长起了很关键的作用。上半年全区共接待游客191万人次,旅游收入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和8.6%,有效地带动了社会消费的增长。
全区上半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69亿元,同比增长25.7%,增幅比一季度提高5.5个百分点。其中批发业完成1.14亿元,同比下降1.7%;零售业完成42.05亿元,同比增长31.2%;住宿和餐饮业完成5.50亿元,同比下降0.7%。物价下跌趋势减弱,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9.4%,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五)财政和人民收入得到明显改善
房地产市场转暖为财税部门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上半年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50亿元,同比增长28.6%,增幅比一季度提高22.3个百分点。全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949元,同比增加441元,增长12.6%,增幅比一季度提高0.9个百分点。
(六)外经形势依然严峻
由于国际经济环境仍不景气,给我区开展外经工作带来重重困难,外经形势不容乐观。全区上半年没有一家新批三资企业,增资企业也仅2家,实际吸收外资(1-5月)3807万美元,同比增长4.2%,外贸出口总额(1-5月)8608万美元,同比下降31.0%。
二、主要存在问题及困难
尽管第二季度我区经济开始呈现转好趋势,但经济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一)是农业生产受到“猪流感”疫情的严重冲击。二季度,起源于墨西哥的“猪流感”疫情,引起了全球的极度关注。该病毒不但直接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也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生产和经营运作,虽然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澄清该病毒与生猪无关,但已一度造成4月份的生猪价格大跌,给养殖户造成极大损失,严重打击了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
(二)是工业企业经营效益仍然有待改善。第二季度,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经营状况较一季度有了明显改善,企业利润总额实现扭亏为盈,但与去年同期相比,还是下降了0.03个百分点,仍未实现增长。
(三)是投资质量仍然有待改善。我区上半年投资虽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但从投资构成来看,进入生产性领域的投资明显减少,投资的增长主要以基本建设投资拉动为主,同比增长2.85倍,占投资总额的34.4%,比去年同期提高22.9个百分点,比一直占主导地位的制造业还要高出4个百分点。
(四)是社会从业人员大幅减少,就业压力增加。上半年,全区全社会从业人员25.37万人,同比减少6.44万人,其中工业从业人员7.59万人,同比减少5.57万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2.11万人,同比减少1.70万人,其中工业单位从业人员1.14万人,同比减少1.60万人,就业形势较为严峻。
三、几点建议及全年走势预测
针对以上情况,今后我区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建议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切实做好“猪流感”疫情的防治和控制工作.既要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也要及时做好宣传解释工作,消除负面影响,促使畜牧业尽快恢复正常生产。
(二)是要想方设法保持工业经济的稳定发展。要密切注意工业企业的生产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企业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快工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着力推进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在融资政策上加大对优势企业的扶持力度,尤其是一些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中、下游企业,协助企业渡过难关;更重要的是要及时做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申报、审批工作,加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在统工作。
(三)是要大力抓好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的推进工作。我们必须抓住国家促投资的利好环境,大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同时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快目前各个重点项目的推进速度,特别是广东清远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业基地和其它工业园区的建设。
(四)是要切实解决劳动就业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工作,摸清全区的就业状况;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再就业培训工作,有效组织失业人员重新上岗;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市场建设,切实做好劳动力的转移和输出工作。
展望下半年,我们认为,全区经济在上半年增长速度的基础上仍会略有提升,预计生产总值增长20%以上,超额完成年初区人大预期目标。农业生产更加稳定,基础更加扎实;工业生产不断改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均有较强的后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