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稳中有升 存在问题不容忽视
——清城区2013年经济形势分析
2013年,清城区各级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扩容提质战略,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经济结构继续调整优化,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加强,但目前工业利润下滑,消费需求疲软的局面进一步加剧,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必须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各行业协调快速发展,以保证整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总体经济稳中有升,物价稳定
2013年清城区经济总体运行平稳,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40.5亿元,同比增长7%,增速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速分别为6.8%、6.5%和6.6%,总体经济呈现稳中有升的运行特点。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第三产业比重增大。2013年三次产业结构6.9:42.7:50.4,对比2012年6.7:44.3:49继续调整优化,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物价水平平稳可控。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1.6%,物价水平全年控制在涨幅2%以下。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98.6%、交通价格指数99.9%和宾馆住宿价格指数97%三种价格指数略有下降。价格指数上涨的主要有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价格指数103.3%、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01.2%、在外用膳食品价格指数103.4%。
(二)从三大供给看,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过半
第三产业在物流、金融、房地产的带动下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取代工业成为推动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7%,对GDP贡献率超过五成,达51.6%,拉动GDP增长3.6个百分点。物流业快速发展带动邮政业迅猛增长,全年邮政业务总量增长26.2%,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79.3亿元,比年初增长18.6%;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68.7亿元,比年初增长17.5%,实现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5%。全年商品房销售畅旺,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金额分别增长35%和45.3%,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7%。
第三产业中,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日益凸显。全年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3.4亿元,增长11.3%,总量占第三产业比重的42.8%,比重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现代物流业增长2.4%,现代金融业增长12.5%,现代房地产业增长20.7%。
第二产业中,工业增长动力减弱。工业增加值增长7.1%,总量占GDP比重为40.3%,比重比上年降低1.5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19亿元,同比增长6.8%。工业增长显现动力减弱的态势,主要体现在:一是缺乏新增企业拉动。2012年年报新上企业仅有蓝宝制药1家,2013年也只新增励泰家具和东陶陶瓷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而2012年年报我区撤下规模的企业有16家,2013年又撤下不符合规模统计条件的企业18家。二是两大支柱产业拉动力减弱。有色金属拆解和加工业产值完成329.7亿元,仅增长0.6%;陶瓷产业完成产值96.1亿元,同比增长7.4%。三是工业利润下降。2013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利润总额36.5亿元,同比下降24.3%。
第一产业农业生产保持较低增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产值37.9亿元,同比增长5.1%,实现增加值23.4亿元,同比增长4.5%,增速比上年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农业产值完成18.4亿元,同比增长2.5%,林业产值完成1.3亿元,同比增长25.1%,牧业产值完成13.3亿元,同比增长5.5%,渔业产值完成4亿元,同比增长8.3%。
(三)从三大需求看,出口及消费需求低迷
投资保持稳定增长,清城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年维持在8%以上。全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6.2亿元,增长10.6%,比三季度回升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增长较快。全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40.5亿元,增长1.7倍。二是第三产业投资较快,投资结构优化。全年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55.6亿元,增长11.3%,增速比整体投资高0.7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完成投资106.5亿元,下降8.1%。
消费市场受政策性因素影响严重。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5.3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批发业完成45.6亿元,增长19.1%;零售业完成149.3亿元,增长9.3%。“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和倡导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对消费市场造成一定影响,其中以限额以上住宿业和餐饮业影响最大,全年限额以上住宿业完成1.5亿元,下降27.0%,限额以上餐饮业完成2.1亿元,下降28.2%。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完成增加值增长2.5%,住宿餐饮业完成增加值同比下降3.4%。
外贸出口与上年基本持平。2013年全区外贸进口总额6.3亿美元,同比增长20.9%,外贸出口总额0.85亿美元,增长0.04%,对外贸易逆差仍然较为突出。全年实际吸收外资0.63亿美元,同比下降15.5%。
(四)财政、金融形势稳定,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全年累计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45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税收完成8.37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2.75亿元,同比增长3.0%,增速比上年下降12.9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比年初增长18.6%,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17.5%。
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也在稳步提高。2013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1608元,同比增长12.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2110元,增长11%。
二、经济运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013年,在外部经济环境不景气的形势下,我区整体经济运行保持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工业企业出口疲软,生产成本上升。虽然出口形势有所改善,但改善程度较小,外需未明显好转。2013年外贸出口总额在第四季度转正,全年增长0.04%,规模工业出口交货值下降19.5%。同时,劳动力、资金、原材料、土地使用、环保等成本持续上升,以及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导致企业出口成本上升,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一些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将产能向内地省份或东南亚国家转移,影响我区企业产品出口和扩大再生产。
(二)住宿和餐饮市场较低迷。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逐月增速维持在10%左右,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4%。受“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和提倡节约的风气对社会消费市场的影响,住宿和餐饮业持续低迷,全年限额以上住宿业完成消费1.5亿元,下降27.0%,限额以上餐饮业完成消费2.1亿元,下降28.2%。
(三)工业经济投资不足。2013年我区第二产业工业投资仅占全部投资的9.4%,同比增长1.2%,增速比全市水平低4.5个百分点,企业对工业投资的热情不高,其中在建工业项目(除供电项目)仅有9个,比上年减少9个,本年完成投资7.93亿元,同比下降58.1%。工业行业整体利润下降,企业缺乏扩大再生产的动力,并且存在像新亚电缆等优质工业企业将生产资金流向利润更高的房地产开发的现象。
三、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政策建议
2014年,外部发展环境将逐步向好,广东促进粤东西北振兴战略的进一步落实以及清城区与越秀区对口帮扶举措的深入开展,为我区经济加速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全区必须高度重视,切实解决经济运行的困难和问题,保持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政策建议:
(一)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引导金融资本正确流向。政府各级部门要深化改革,改善营商环境,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打造阳光政府,为企业创业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引导金融资本抽离投机经济,流向实体经济,提升经济发展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增加全区经济竞争力。
(二)采取措施,加强国民经济行业运行的稳定性。一是政府要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灾前预防和灾后复产的能力,防止大灾之年农业生产减产减收。二要加快引入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工业产业结构;对现有企业要加强升级改造,延长铜材下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三是引导消费市场由高端消费向大众消费转型,星级酒店等高端商家要主动适应变革,放下身段,拓展大众化的消费市场,力争消费市场少受政策影响,保持稳定发展。四是针对房地产投资下降,商品房价格居高不下,销售面积增速逐月下降的情况,政府要加强商品房销售和空置面积的监测,加强对商品房大户型结构的审批控制,预防房地产业风险,增加房地产平稳发展的能力。
(三)做大蛋糕,培育新增“四上”企业。一是街镇要加强区内企业的调查摸底工作,通过税收、用电量和营业额等情况评估,对达到“四上”统计条件的企业要迅速做好申报入库工作。二是国土、环保等部门要协助海轩铝业、宏海陶瓷和实创涂料等工业项目加快推进,督促企业加快投产。三是要创新思维,整合资源,建议将同类型零散商品销售的交易市场如华南装饰城等进行整合,采取统一收支,统一管理的经营模式,使其达到“限额以上企业”统计条件,增加限额以上部分消费的拉动力。
供稿:清城区统计局综合专业
二○一四年二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