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清城区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深挖经济增长潜力,促使全区经济保持稳定增长,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但受到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和环保节能减排等不利因素影响,经济平稳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走势容易产生波动。
一、经济运行主要情况和特点
初步核算,2015年清城区(含高新区)实现生产总值459.7亿元,同比增长8.4%,增幅与全市水平持平,比全年预测和去年水平均低0.1个百分点。同时,物价低位回稳,CPI温和上涨1.7%;就业总体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2.36%;财政收入保持增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4%。经济发展基本面总体良好,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一)经济保持平稳发展,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一季度全区经济增长8.2%;上半年增速回落至5.0%;前三季度增速回升到9.0%;全年增速回稳至8.4%,经济运行呈现“V”形筑底回稳的发展态势。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459.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6.3亿元,同比增长4.9%;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18.4亿元,同比增长7.0%,工业完成增加值209.0亿元,同比增长7.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14.9亿元,同比增长10.4%。三次产业结构由去年5.8:48.8:45.4调整优化为5.7:47.5:46.8,第三产业比重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0%,拉动全区经济增长4.4个百分点。
(二)农业生产稳定,农产品供应平稳。2015年清城区自然灾害和动植物疫情较少,未对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农产品稳定增产。全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3亿元,同比增长5.0%,增速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分别完成产值22.1亿元、1.6亿元、12.6亿元和5.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8%、6.3%、4.1%和6.0%。主要农产品中,蔬菜播种面积19.8万亩,同比增长6.0%,产量34.5万吨,同比增长6.1%;水果播种面积11.1万亩,同比增长2.2%,产量14.6万吨,同比增长7.3%;出售和自宰肉用家禽1762万只,同比增长4.0%;出栏生猪19.2万头,同比增长4.1%。
(三)工业经济增速放缓,效益指标保持增长。2015年全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905.3亿元,同比增长2.2%,增幅较上年回落10.7个百分点;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8.3亿元,同比增长7.5%,增幅较上年回落6.2个百分点。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8%,拉动GDP增长3.7个百分点。从轻重工业来看: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109.3亿元,同比增长21.8%;重工业完成产值796.0亿元,与去年持平,轻重工业比例为12.1:87.9。从两大支柱产业来看:陶瓷业完成产值72.8亿元,同比下降7.0%;以铜材为主的有色金属拆解和加工业完成产值311.6亿元,同比下降7.6%。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876.5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出口交货值42.5亿元,同比增长0.9%。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6.68亿元,同比增长14.5%,主要行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实现利润39.36亿元,同比增长20.8%;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4.67亿元,同比增长20.1%。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80.22,较上年提高28.09个百分点;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为8.16%,较上年提高0.97个百分点。
(四)社会消费供销平稳,物价温和上涨。全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7.3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较上年回落4.5个百分点。其中批发业完成98.0亿元,同比增长1.2%;零售业完成168.3亿元,同比增长13.5%;住宿业完成2.6亿元,同比增长13.1%;餐饮业完成8.4亿元,同比增长7.0%。从城乡消费市场来看,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0.2亿元,同比增长7.8%;农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1亿元,同比增长16.9%,乡村消费品市场相对活跃,增速比城镇高9.1个百分点,份额也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企业完成消费品零售额104.6亿元,同比下降3.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1.7,温和上涨1.7%。
(五)投资增速显著回落,房屋销售加速回暖。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3.5亿元,同比增长13.8%,增速比上年回落8.0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完成72.7亿元,同比增长30.6%;工业投资完成44.4亿元,同比增长25.2%;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51.4亿元,同比增长8.5%。广清产业园(石角园)高速发展对全区投资拉动较大,全年园区共完成投资18.3亿元,拉动全区投资增长6.9个百分点,其中26个已入统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2.8亿元。商品房销售继续转好,全年完成商品房屋销售面积276.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9.0%,增幅比上年提高50.9个百分点。
(六)预算收入低速增长,民生支出力度加大。2015年,全区(不含高新区)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3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完成税收收入9.6亿元,同比增长3.9%,主要税种中,增值税同比增长10.9%;营业税同比下降3.1%;契税同比下降8.0%。完成非税收入5.7亿元,同比增长0.1%,非税收入比重较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1.0亿元,同比增长25.8%,各类社会建设投入力度加大,财政预算支出增速高出预算收入 23.4个百分点。其中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等民生领域的支出22.3亿元,同比增长31.0%。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91.1亿元,同比增长7.9%;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69.7亿元,同比增长11.4%。
(七)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对经济增长贡献进一步增强。2015年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亮点,三产占全区经济总量的46.8%,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3.0%,比上年提高9.3个百分点,拉动全区经济增长4.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主要行业发展明显加快,其中邮政业务总量增速比上年提高51.1个百分点;住宿业营业额增速比上年提高16.6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速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比上年提高50.9个百分点;财政预算八项支出合计增速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二、当前经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从全年经济形势来看,全区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但在节能减排任务仍然很重和国内经济仍处在“三期叠加”的压力下,工业、投资和社会消费等主要国民经济行业仍然面临较大的发展困难,一些存在问题仍需我们高度重视:
(一)部分指标完成情况不够理想
从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看,全年完成情况不理想的指标主要有:农业产值增速比年初预测低1.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年初预测低5.6个百分点;批发业销售额增速不增反降了0.8%,比年初预测低8.4个百分点;零售业销售额增速比年初预测低3.1个百分点;餐饮业营业额增速比年初预测低2.7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增速分别比年初预测低7.1个和1.6个百分点;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合计营业收入增速比年初预测低2.1个百分点。
(二)工业缺乏新增长点
一是新增工业企业推进缓慢。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实创涂料、长欣利电子等8家原计划本年新增的企业推进缓慢,还不够条件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二是增资扩产企业产能释放不足。本年9家预计增资扩产企业中,4家已完成增资扩产,但其中励泰和新亚光2家企业产值不升反降了30.7%,拖累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下降0.1个百分点。三是环保减排对两大支柱行业造成的强约束。节能减排对我区陶瓷业和有色金属行业影响巨大,全区17家陶瓷业企业中有9家产值下降,共完成产值72.8亿元,同比下降7.0%;35家以铜材为主的有色金属拆解和加工业企业中有17家产值下降,共完成产值311.6亿元,同比下降7.6%。四是工业增速的评估方法变化带来的影响。去年8月开始,省局评估工业增加值增速的方法由原来“企业直报数据速度”与“工业用电量增速”相结合的办法,改为“企业直报数据速度”与“工业用电量增速占30%+工业企业所缴的国税、地税增速各占15%+企业利润增速占20%+企业职工劳动报酬增速占20%”相结合的办法,对工业增速的确认反馈更加严格,今后工业要实现较快增长更加困难。
(三)消费市场缺乏热点商品带动
一是石油制品占比大,油价下跌影响平稳增长。石油制品占我区全社会消费的20%左右,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油价持续走低和需求放缓拉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个百分点。二是传统商业实体受电商冲击大。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对本地传统实体商贸企业经营带来巨大冲击,分占了部分销售市场,而传统商业企业实体店同时面临销售增长放缓和人工、租金等经营成本上涨的压力,盈利能力大为减弱。而且电子商务的销售额如果不是由本地法人企业完成的,也就无法纳入本地统计。三是市场缺乏新的消费热点带动。家电下乡、节能家电补贴等多项促进消费政策的到期,刺激消费政策进入空档期,消费市场缺乏新的增长点。
(四)投资增长后劲不足
一是重点项目数量少、推进慢。2015年全区重点项目数量偏少,全年仅76个,比2014年(100个)少24个;已开工并入统项目43个,入统率不足六成,受项目用地审批未完善等原因影响,还有佛清从高速、省职教基地、蓝宝制药和新北江制药等项目还不够条件申报入统。二是工业投资比重偏低。全年工业投资虽然增长25.2%,但总量仅占全部投资14.0%,比重较全市水平低12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偏小将直接影响工业的发展后劲。三是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回落。房地产投资作为我区投资的主要拉动力,总量占到我区全部投资49.9%左右,比上年(52.3%)回落2.4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增速也由最高2月累计增长72.3%逐步回落到10月累计增长5.0%,全年略有回升,累计增长8.5%。房地产投资对全区投资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50.2%减弱到32.4%,对全区投资增长的拉动力持续减弱。
三、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下,针对目前我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发展后劲不足,环保节能减排任务较重,企业生产经营压力较大等困难和问题,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把稳增长放在突出位置
要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既定的工作部署,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确保经济稳定健康增长。各级各部门要继续加强各行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摸底,特别针对上年发展不理想的行业,更要深入分析,查找原因,制定行之有效的促进措施来扭转不利局面。
(二)抓好工业经济,督促企业恢复产能
1、深挖存量,扩大增量。一是做好现有企业的生产保障工作。继续协助现有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实际困难,做好企业用工、用水、用电、用气等后勤保障,确保企业正常生产。二是抓好新增企业的推进工作。继续推进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相关工作,争取更多企业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为工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三是抓好增资扩产企业的推进工作。继续鼓励和扶持企业加大增资扩产投资力度,督促企业扩大生产,释放产能,让增资扩产企业真正产出成效。
2、切实加快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上一轮经济发展周期培育起来的有色金属拆解加工业和陶瓷业两大支柱行业,在节能减排控制目标影响下,发展空间日益狭窄。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我区要继续着力加快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对一些落后产能企业,该淘汰的就淘汰、该迁出的就迁出、该转型的就转型,为新行业培育腾出空间。
3、切实抓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的提高工作。各街镇及区直相关职能部门必须以高度重视、认真负责的态度加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的提高工作。首先是要加强增加值率的比对核查工作。通过与上年比,与上月比,与同行业比,与省、市的平均水平比等方法,找出距离,找出差距,找出原因。其次是要加强增加值四项构成指标的审核评估工作。对增加值率较低或下降的企业要从劳动报酬(工资)、生产税净额(税收)、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利润)等构成增加值的四项指标入手,加强对企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折旧率、投资收益以及税收等基础指标的审核评估,找出企业可能与事实不相符的指标数据,分析企业增加值率下降的真正原因,并对症下药,及时解决。
(三)培育新增企业,繁荣消费市场
一是加快“两转”工作推进。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促进市场主体规范升级的实施意见》(清府办[2014]68号)的精神,继续推进“个体转企业”和“限下转限上”工作,对达到“四下转四上”条件的企业,要抓紧做好申报督促工作。对新招商的商贸单位,尤其是一些商贸中心和批零市场,相关职能部门要提前做好规划,按限额以上商业企业的标准鼓励和引导投资建设,发展壮大限额以上经济。
二是发展新型业态,拓展电子商务。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宣传发动,制定财政扶持政策,以国家推进“互联网+”为契机,加快培育当地限额以上电商平台,促进传统产业和电子商务协调、融合发展。
(四)增强投资拉动,优化投资结构
一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抓好全区重点项目推进,积极争取用地指标,盘活存量土地,加快拆迁进度,强化审批、用地、用水、用电等服务,为项目建设提供必要的要素保证。二是优化项目投资结构。在今后项目的引进工作上,我们要加大对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制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引入力度,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三是加大技改投资力度。通过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力度,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使这成为全区工业经济加快发展的强力引擎。
四、明年经济运行情况预测
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中国社科院《经济蓝皮书》,预计2016年全国经济增长放缓至6.6%-6.8%之间,略低于去年。从我区去年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情况来看,虽然工业、投资和财政收入等指标较上年出现回落趋势,但是农业、社会消费等领域稳定发展,第三产业成为经济新的增长动力,房地产业、金融业以及其他服务业实现较快增长,经济稳定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我们预测,全区2016年生产总值增长8.0 -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5.0%。但由于当年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存在,节能减排的任务仍然较重,调结构,促转型的任务仍然艰巨,明年各项指标增长压力普遍较大。
供稿:清城区统计局综合专业
二○一六年二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