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全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两区三城”建设,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并经市统计局核定,2017年清城区(含高新区,下同)实现生产总值(GDP)531.4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5亿元,增长3.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5%;第二产业增加值234.1亿元,增长4.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8.4%,工业增加值224.6亿元,增长4.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7.4%;第三产业增加值268.8亿元,增长6.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8.1%。三次产业结构为5.3:44.1:50.6,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2.8%,住宿和餐饮业增长2.2%,金融业增长11.8%,房地产业增长5.1%。2017年,清城区人均GDP达到62811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为9302美元,比上年增长4.8%。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84.7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9.03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1.43%。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5.68‰,死亡率为5.7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96‰。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73.1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1.21万人,占户籍人口比重(户籍人口城镇化率)70.0%。全年出生人口15718人,全年死亡人口10070人。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9%。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下降0.2%,衣着类上涨6.0%,居住类上涨3.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2%,交通和通信类上涨0.9%,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1%,医疗保健类上涨8.7%,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2.0%。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7.9%。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7%。
二、农 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8.6万亩,比上年增加0.9万亩。其中,稻谷种植面积26.8万亩,减少0.3万亩;玉米种植面积0.7万亩,增加0.09万亩。油料作物种植面积7.5万亩,增加0.2万亩。蔬菜种植面积21.6万亩,增加1.2万亩。水果种植面积9.1万亩,减少2.0万亩。
全年粮食产量7.3万吨,与上年持平。其中早稻产量3.5万吨,减产1.5%;晚稻产量3.4万吨,减产0.6%。油料作物产量1.3万吨,比上年增长2.8%。蔬菜产量39.2万吨,比上年增长7.1%。水果产量13.9万吨,比上年减少9.4%。
全年肉类总产量4.6万吨,比上年增长5.6%。其中猪肉产量1.4万吨,比上年增长4.5%;禽肉产量3.1万吨,比上年增长6.1%。禽蛋产量0.4万吨,比上年增长26.6%。年末生猪存栏12.9万头,比上年增长5.4%;生猪出栏18.9万头,比上年增长4.6%。
全年水产品产量4.4万吨,比上年增长6.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29.0亿元,比上年增长4.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6.5亿元,比上年增长4.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0.6%,重工业增长5.6%。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下降4.5%,民营企业增长8.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7.4%,股份制企业增长4.3%。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增长10.1%,中型企业下降5.1%,小型企业增长17.7%,微型企业下降25.2%。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10.8亿元,增长20.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9.8%,比上年提高6.9个百分点。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3.4%,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33.1%,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下降75.4%。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40.9亿元,增长9.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2%,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33.1%,先进装备制造业增长45.8%,石油化工产业下降6.7%,先进轻纺制造业增长7.5%,新材料制造业下降0.8%,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增长3.4%。
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5.3%,纺织业比上年下降4.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比上年下降6.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比上年增长12.9%,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比上年下降61.9%,专用设备制造业比上年增长60.8%,汽车制造业比上年增长58.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比上年下降7.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比上年增长24.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比上年增长3.4%。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69.4亿元,比上年增长8.9%。支柱产业中:有色金属行业完成产值388.4亿元,比上年增长14.5%;陶瓷业完成产值74.5亿元,比上年增长13.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67.35%,比上年提高15.1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10.89%,比上年下降1.9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61.48%,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2.41次;成本费用利润率5.55%,与上年持平;全员劳动生产率26.8万元/人年,比上年增长12.7%;产品销售率98.18%,与上年持平。实现利润总额44.8亿元,比上年增长3.2%。亏损企业亏损总额3.1亿元,增长88.5%。亏损企业亏损面23.7%。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9.06元,比上年下降0.71元。
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64家,比上年增加3家;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8.3亿元,比上年增长17%。
四、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9.2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基础设施投资58.3亿元,比上年下降2.1%,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8.9%。分三次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60.6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工业投资60.6亿元,比上年增长12.4%。第三产业投资229.9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76.5亿元,比上年增长24.7%。按用途分,商品住宅开发投资137.2亿元,增长25.9%;办公楼投资2.0亿元,下降40.3%;商业营业用房投资24.8亿元,增长32.8%。
全年商品房竣工面积253.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9%,其中住宅181.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3%;商品房销售面积531.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7%,其中住宅466.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0.6%;商品房销售金额397.4亿元,比上年提高54.5%,其中住宅销售额351.6亿元,比上年增长43.9%。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6.5亿元,比上年增长8.8%。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25.3亿元,增长8.9%;农村消费品零售1.5亿元,增长17.6%。按行业分,批发业完成115.2亿元,增长9.0%;零售业完成198.6亿元,增长8.7%;住宿业完成3.3亿元,增长19.5%;餐饮业完成9.4亿元,增长5.3%。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73.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6%,化妆品类增长1.18倍,日用品类下降2.5%,体育、娱乐用品类下降18.8%,书报杂志类下降7.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5.5%,中西药品类增长35.7%,通讯器材类增长26.8%,汽车类增长9.4%,金银珠宝类增长13.2%,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38.9%,石油及制品类增长6.1%。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不含高新区)69.3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出口17.4亿元,下降4.0%;进口51.9亿元,增长19.4%。进出口差额(进口减出口)34.6亿元。
全年合同外资金额(不含高新区)818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1%。实际吸收外资414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增长44.8%。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33.1万人次,增长14.5%;旅游总收入69.0亿元,增长16.8%。
七、财政和金融业
全年区辖部分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含高新区)15.5亿元,增长20.1%;其中税收收入10.4亿元,比上年增加34.2%。区辖部分财政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8.7亿元,比上年下降1.7%。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71.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464.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4%;各项贷款余额731.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2.0%。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区各类学校(不含市属,含幼儿园)共有261所。其中普通中学29所,小学59所,幼儿园158所,教学点15间。在校学生154001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897人,初中在校学生29053人,小学在校学生83588人,幼儿园(含学前班)在园幼儿40463人。全区共有专任教师8756人,其中普通中学专任教师2878人,小学专任教师3317人,幼儿园专任教师2561人。
全年专利申请总量580件,比上年增长52.6%;授权总量312件,比上年下降1.0%。年末有效发明专利128件。工业企业拥有技术开发机构30个,其中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市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6家,省企业技术中心6家。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区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44个,文化馆 1个,县级及以上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
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数(含民营机构及村卫生室)464个,其中,医院2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个,乡镇卫生院9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共拥有床位2099张。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314人,其中执业医师968人,执业助理医师330人,注册护士1352人。
全年成功举办各类体育活动9次,参加运动员近3000人。有超过31万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十、人民生活和劳动就业
全年清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70元,比上年增长9.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6%。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88元,比上年增长9.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83元,比上年增长8.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6.9%;。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1190个,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35%,与上年同期持平。
十一、社会保障和福利业
年末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含离退休)25.17万人,比上年末增长9.9%。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3.28万人,增长0.4%。参加基本医疗保险60.92万人,增长4.4%,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0.87万人,增长4.5%。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50.05万人,比上年下降0.1%。参加失业保险8.58万人,比上年增长5.4%。参加工伤保险9.61万人,增长4.2%。参加生育保险8.56万人,增长5.1%;
各类提供养老入住且获得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床位1310张。发放医疗救助资金1390.6万元,其中资助参保23877人,支出救助金179万元;门诊救助2160人次,支出救助金129.6万元;救助住院困难群众2582人次,支出救助金1082万元。全区在册低保对象有3055户共6708人,全年共发放低保金2687.9万元。
共发行销售福利彩票9023.3万元,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680万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年末拥有中型水库3个,小型水库64个。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57.9亿千瓦时,下降16.3%。其中,工业用电量40.8亿千瓦时,下降21.5%。
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16天,其中优天数112天;良天数204天;轻度污染天数40天;中度污染6天;重度污染1天,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为87.1%。清城区降水PH均值5.50,酸雨频率为49.5%。清城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臭氧、一氧化碳年均浓度分别为13μg/m³、37μg/m³、58μg/m³、37μg/m³、150μg/m³、1.7mg/m³。
全年完成营造林工程5800亩,其中退化修复5000亩,封山育林800亩;完成森林抚育37669亩,其中省级碳汇林抚育1476亩和中幼林抚育36193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3.28%。
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28起,死亡65人,受伤131人,经济损失334.3万元。发生工矿商贸制造企业事故3起,死亡3人, 直接经济损失231.8万元。发生交通运输和仓储业生产经营性事故124起,死亡61人,受伤131人,直接经济损失17.6万元。
注:1、本公报中2017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速度按可比口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