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龙围,位于东城街道中部,距街道办事处约5千米,始建于明代后期。村落附近山丘环绕,四水汇合,形似蟠龙,故名蟠龙围。蟠龙围含蟠龙一至蟠龙四等4个村民小组。村庄坐落于北江冲积平原与岭南丘陵结合地带,村舍依山而建,坐东南向西北,村域总面积约0.6平方千米。
明朝后期至1930年,该村属清远县捕属兴一乡。1931—1950年,属兴靖区联城乡。1953年,属第一区石板乡。1958年,属附城人民公社龙星大队。1983年,属附城区莲塘乡。1986年,属附城镇莲塘行政村。1988年,属清远市畜牧水产示范场。2003年至今,属清城区东城街道莲塘行政村。
世居村民有黎、朱、陈、李四姓。黎姓,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从南雄珠玑巷迁移至此。朱姓族人,乃宋代大儒朱熹之后。宋末,朱熹第三子朱在的后人中有一支由福建建安经南雄入粤,朱熹第七世孙朱可达于元末明初从南雄经广州迁移至清远县善化乡白米埔(今属清新区三坑镇),朱可达成为原清远县清西片大部分朱氏的始祖;明代中期,朱可达的曾孙朱佛隆〔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戊辰科进士朱稚之子〕由白米埔分迁至清远县城下廓深巷(今清城区下廓后街朱地堂);至朱可达第十二世孙朱云旦于明末清初迁移至此,发展至今,成为蟠龙围人口最多的姓氏。李姓,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从佛冈县柯木村迁至清远沙田石咀村,后从沙田石咀村迁入。陈姓,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从英德县桥头板坑村迁至清远清新回澜南社影村,后从清新回澜南社影村迁入。2015年末,村中有户籍人口978人。村民均为汉族,属广府民系,通用方言为粤语。
传统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红薯、花生等。20世纪八九十年代此地曾是清城区甘蔗主产地,甘蔗收成后由清远糖厂收购。旱地出租承包给个人种植砂糖橘,在“五边”(村边、塘边、坑边、岭边、田边)地种植鹰嘴桃、年橘等。2003年起村中水田被菜农承包,用于种植商品蔬菜,村庄北面逐渐形成一个比较大型的蔬菜基地。2010年,莲塘行政村被清远市人民政府授予“特色生态产业村”称号。同年12月13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到蟠龙村蔬菜基地视察,得知菜农人均年收入逐年增加时,非常高兴地用粤话说:“恭喜发财!”菜农们受到极大鼓舞。
村中保留有朱氏宗祠和蟠龙围社坛等两处代表性传统建筑。朱氏宗祠,始建于清代中后期,于1989年、1991年和2009年重修。三间两进布局,硬山顶,青砖墙,人字封火山墙,两侧有青云巷与民居相隔。头门明间前设五级台阶,花岗岩石门框,门楣上悬一木牌匾,上书“朱氏宗祠”。墙楣彩绘人物、山水壁画,内置屏门。中堂秉礼堂为抬梁式构架,瓜柱承檩,木屏风上悬挂清代学者朱柏庐的《朱子治家格言》。上堂前设卷棚顶轩廊,抬梁式构架,瓜柱承檩,明间设神龛。朱氏宗祠是该村朱姓族人祭祀和进行宗族活动的重要场所,现基本保存完好。蟠龙围社坛,位于朱氏宗祠前公路边,始建于清代中后期,原为青砖、麻石砌筑,新中国成立初期被拆除,20世纪八九十年代重建时改为红砖,保留原麻石构件,造型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