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寅倣(1911-1934年),乳名志深,字美恭,龙塘镇银盏村人。因学习成绩优异,初中未毕业,便于民国17年(1928年)被学校推荐到广州国立中山大学预科班学习,民国19年(1930年)升入该校社会系本科。受进步教师、员工和同学的影响,参加秘密读书会,研读进步书籍和马列主义著作,探讨救国救民真理。
民国20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赖寅倣参加中山大学社会系进步师生组织的“社会调查队”,深入劳苦群众中进行调查,开展宣传抗日救国活动,并先后参加该校的“文艺研究会”、“抗日剧社”等进步组织,印发革命传单,出版进步刊物,还与凌伯骥一起创办《新启蒙》刊物,为第一期撰写题为《铁流》的进步文章。
民国21年(1932年)初,赖寅倣寒假回乡,了解到家乡农民对“九·一八”日本侵华事件仍毫无知晓的情况后,利用演大戏的机会,向群众讲述“九·一八”事变经过,揭露国民党政府“对外不抵抗,对内镇压人民打内战,要消灭共产党,把东北三省大好河山送给日本帝国主义,使千百万同胞陷于日寇铁蹄下受蹂躏”的罪恶行径。
同年夏天暑假回乡,赖寅倣得知县长吴凤声向群众加收人头税,便发动一批青年和几个乡绅,以清远留省学生名义,发动银盏附近18条村的农民抗缴人头税和其他苛捐杂税。抗税行动在清远影响很大,国民党县政府呈请省政府行文通缉赖寅倣。赖寅倣得到中山大学进步教授何思敬帮助,离开广州到上海暨南大学就读,并与上海的中国文化总同盟和社联(中国社会科学工作者联盟)取得联系。至年底,又回到中山大学读书,继续从事革命活动。民国22年(1933年)初,广州成立左翼文化总同盟(为共产党领导的半公开性质的科学文化界革命组织),属下分设左翼作家联盟、社会科学家联盟、戏剧家联盟。赖寅倣是左翼文化总同盟的主要成员,社会科学家联盟的执行委员,负责组织工作。
民国23年(1934年)一月二十八日,抗日剧社组织纪念“一·二八”两周年演出。社会科学家联盟成员在会场上散发传单,呼喊革命口号,遭到国民党特务的跟踪搜捕。赖寅倣和温盛刚、谭国标、凌伯骥、郑挺秀、何仁棠等6人被叛徒出卖,并列为重犯囚禁。国民党特务用尽各种酷刑,要赖寅倣、温盛刚、谭国标、凌伯骥、郑挺秀、何仁棠供出地下组织情况。但赖寅倣、温盛刚、谭国标、凌伯骥、郑挺秀、何仁棠坚贞不屈,并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互通情报,团结一致,保护其他同志。同年8月1日下午,6位同志同时被杀害。临刑前写下遗书,劝慰父母不要悲痛,嘱咐妻子教儿继承父志,鼓励兄弟、亲人坚定走革命道路。临刑时,手挽着手,高唱国际歌,呼喊革命口号。牺牲后,赖寅倣与其他5位烈士葬于广州东郊银河公墓,上有石碑刻着“一九三四年八月一日牺牲六烈士墓”。